
天使小组
指导老师:安泓达
指导老师:段红霞
队长:廖金玲
队员:王光富
队员:张延文
队员:闫瑞颜
队员:马丽娟
团队介绍:
我们都来自大连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试点班成员,我们团队有两位指导教师和五名同学组成,段红霞老师和安泓达老师全方面指导毕业设计,廖金玲同学负责创建Revit建模、结构以及机电模型,王光富同学负责场地布置,张延文同学负责漫游动画以及PPT制作,闫瑞颜同学负责编制进度计划、制作视频,马丽娟同学负责4D施工模拟以及制作PPT等,都熟练掌握鲁班、Revit、PS等应用型软件的操作,团队间分工明确、且有良好的默契,在日常学习合作中不断磨合吸收经验、相互合作,在现有的基础上更进一大步。
项目介绍:
综合实验与实训大楼位于武汉纺织大学,建筑高度23.6米,建筑层数1号楼六层局部四层、2号楼五层局部三层,建筑面积55698.87平方米,结构类型是框架结构。
应用点1:
1号和2号塔吊使用QTZ125塔吊,臂长最大工作幅度60米,独立式高度50米,最大起重量8t,分别放置在1号楼的中间和2号楼的中间,覆盖范围符合施工组织要求,3号塔吊使用QTZ80,最大起重量6t,臂长最大工作幅度56m,独立式高度45m,放置在建筑旁边,塔吊的放置方便安装和拆除,同时也满足保证塔身不阻碍外脚手架的搭设和在降塔时司机室、走台、起重臂、平衡臂等不相互碰撞,塔吊司机出入方便安全。
应用点2:
基于小管让大管、有压让无压、水管让风管的原则,方案2更优于方案1,借助BIM的任意剖面、三维可视化、碰撞检测等一系列的功能,来对机电管综优化,不仅仅能在管材管件成本节约方面优势明显,更能在保证机电功能最优的前提下,让机电管线更加美观。更能在重点方案比选的时候,让业主、总包方、施工方、设计方做出对各自最有利的决断,享受BIM带来的思维价值转变。
应用点3:
将编制好的施工进度计划与BIM模型关联,将时间信息与空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化的4D模型中,直观、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,同时鲁班进度计划首创“施工进度驾驶舱”,根据设置的时间信息的展示施工进度,突破了传统施工进度计划软件的平面局限性。
团队登录 | |
账号: | |
密码: | |